2017-11-238211浏览
现在的SUV市场仍处于升温状态,该市场经历了早期合资品牌全面占领到现在与自主品牌平分秋色。其中自主品牌的领军者长城和吉利在品牌形象与口碑树立成功后,提出生产豪华级别SUV的战略,渐渐提升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
长城旗下子品牌WEY,目前取得的市场反响还是很不错的。截止到今年9月,WEY品牌旗下的VV7公布四个月的整月销量:6月,销量为3166辆,7月,销量为6075辆,8月7197辆,9月7444辆,并且9月份WEY旗下的VV7和VV5两款车型9月份累计销售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2013辆。这是自主品牌主打豪华以后第一个销量过万的品牌。
长城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呢?首先是产品力,在WEY的销量订单中,有部分客户是原哈佛车主置换产生,这就表示消费者对于长城的产品持肯定态度。神车H6的销量是有目共睹的,意味着哈佛车主可以通过口口相传为其树立口碑形象进行推广。 其次是定位,WEY依旧采取低价高级别的定位方式。拿VV7来说价格定在16-18万元,中大型SUV车辆的品质却与合资品牌紧凑型SUV低配版以及小型SUV高配版价格相差无几。消费者能注意到合资品牌小型SUV有配置却空间小,紧凑型SUV有空间却配置低,而VV7车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选择痛点。其外观的设计与进口豪华品牌车不相上下,配置也贴合国人的喜好,因此WEY的成功是必然的。
LYNK&CO呢?从2016年10月20日在柏林发布以后直至今日都不曾放出具体上市的消息,但是许多人从不同的途径大概了解到它的预售价格在17-24万元。目前看来LYNK&CO传说中的售价竞争力确实略逊一筹,并且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依旧倚重品牌力效应,领克这样的定价是为哪般?
其实研究吉利的发展可以看到,吉利最早期从上海华普、吉利品牌起家,走的是超廉价策略、主力车型在5-6万元,从未触碰过十万元的天花板。后来,吉利打造了子品牌帝豪,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经过摸爬滚打终究还是活了下来,将价格稳定在了7-8万,无限接近10万的天花板。在帝豪站稳脚跟以后,吉利打出一张新牌——博系列,事实证明,吉利成功了。但是自始至终吉利用的都是一个套路,车价的上升空间在情理之中,配合高配置、用料足的堆积策略,再下一步就是LYNK&CO了。从博系列目前10-18万的售价区间来看LYNK&CO的定价确实符合吉利的套路。
LYNK&CO与WEY的下一步都是要走向全球市场,将品牌全球化,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LYNK&CO拥有着沃尔沃的技术,基于联合平台打造的产品在消费者观念中更容易向发达国家市场发出挑战的。
自主品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根本原因就是与合资品牌存在价格与产品理念差异。自主品牌与中国市场更亲近,能够快速地感知市场的动态,并且规模比跨国企业小一些,从发现问题到开始执行所需时间更短。但跨国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着手布局细分市场以应对不同层面消费者需求,同时将价格进行试探性下探。与此同时,随着自主品牌产品实力的提高,价格也在不停地向上调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某个价位区间直接发生碰撞,这对现阶段自主品牌的实力确实是不小的考验。
目前合资品牌利用两个车型的高低搭配,直接向下与自主品牌竞争。比如说位列合资品牌前列的北京现代(以下简称北现)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产品策略,依托全球资源结合深耕本地的优势,将产品系列分为全球化产品以及中国本土专属产品,在全球领先技术和本土化专属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保证品牌的溢价能力,就像ix35与途胜。
从全新一代ix35定价11.9-16.19万来说,竞争对手锁定在当前自主品牌主流产品,这也是北现最聪明的一点。既然自主品牌采取品牌形象向上的策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与合资品牌尤其是韩系车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那么北现索性包抄自主品牌的后路,先发制人进行价格下探。自主品牌这些年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就是将8-16万的市场掌控的很好,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那么下一步就是走向全球市场,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想明白如何在家门口对付北现这匹“狼”。
从自主品牌角度出发,既然对手以性价比见长,并且进行价格下探,那么要做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加大性价比,把握好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不断对车型注入新的技术和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配置,且在当下也要跟进智能科技和无人驾驶。与此同时启用汽车金融政策,提高售后服务水准,加快抢占市场的速度,口碑树立起来以后市场就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采取降价策略让耗费数年才提高起来的品牌溢价能力又重新回落到从前。
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很重要,现在很多合资品牌都加大了公益事业的投放力度,这样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还有利于建设良性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作为本土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做出贴合社会需求的公益事业换来的回报是更加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