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4602浏览
尽管很早就提出了“未来出行”概念,但宝马在华创新出行的商业规划一直没有,为什么?
12月1日,历时三个月的2016“BMW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落幕,这项活动尽管被认为能为宝马的“移动出行”战略提供思路,但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一项纯粹的企业社会责任类赞助。
同福特、奔驰一样,宝马也是全球最早提出未来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车企之一,并在欧洲率先推出了Drive Now和投资了一系列相关公司,但在中国,宝马的布局却相对保守,截至目前,我们仍未看到已开始实施的商业方案。
一位内部人员在跟《出行+》数据财经新媒体沟通时表示,宝马在华考虑的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短期内的确没有像其他车企一样拿出相对较为成熟的产品。
尽管,宝马已经在产品的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已经把相关产品投入中国,但如果没有相关的商业模式配合,短期内也难有作为。
《出行+》认为,一切的商业创新都面临风险,而要在国内保持持续领先的地位,宝马应该有所突破。
2015年下半年,宝马在华收购先锋租赁(国际)有限公司,这项本来被认为是宝马在商业模式上突破创新的并购事件,却并未有新动作;本来“只租不售”的之诺品牌,能是宝马创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基地,而在今年也宣告失败。
那么,在全球一贯领先的宝马,为什么在中国缺乏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今年9月,宝马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开启“BMW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活动,这项活动的主旨是让宝马同中国青年一起参与中国未来的城市规划实践,而宝马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结合企业专长与资源,推动社会变革,寻求社会问题的长期有效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这些活动能带来未来汽车设计的方向,也必将产生的极大的社会价值,但社会的变革、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要在未来竞争中取胜,应该积极布局,包括做一些小型的商业实验。
例如,福特在全球多个地区有100多个创新实验项目,在国内也有熊猫班车等项目试验,而奔驰在重庆引进Car2Go的项目之外,又推出了更便于商业化的Car2Share项目。
2016年,宝马在庆祝其百年华诞时,隆重地推出了其全新的“第一战略”,并用“ACES”来概括未来交通出行的四个变革方向,即自动化(Automated)、互联化(Connected)、电气化(Electrified)和共享化(Shared)。显然,在产品层面宝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储备,但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宝马在华还是相对保守了一些。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在昨天的演讲中表示:“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不能以遇题时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宝马一直全力以赴,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原因。”现在我们同样把这句话送给一直全力以赴的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