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6760浏览
位于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多年来,炎陵县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炎陵县文物局局长、红军标语博物馆原馆长周新桃更是其中绕不开的人物。
近日,“北京汽车· 红动中国”团队赴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开展党建创新之旅,活动现场,周新桃被北京汽车授予“品牌种子”称号,因为,她同北京汽车企业精神中的“使命”高度契合。
(炎陵县文物局局长、红军标语博物馆原馆长周新桃)
初识周新桃,记者很难将她与“使命”“传承”和“红色基因”这样硬朗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她梳一头干练的短发,眉眼弯弯,面庞圆圆,说话时总是带着浅浅的笑意。短短三十分钟的访谈,她思路清晰、语速稍快。
“我是炎陵文化系统的干部,更是共产党员。红军标语是共产党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炎陵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周新桃说。
炎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7年10月至1938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进行了建党、建军和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在全县写下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数以万计的革命宣传标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炎陵县着手对全县的红军标语进行全面摸底和基础性保护。多年调查发现,炎陵是全国留存红军标语数量最多的地方,县内保留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的红军标语151处、339条、4617个字。
2000年,炎陵县在国家文物专家指导下,首次采用国家修复敦煌壁画的保密技术,对红军标语进行抢救性揭取保护。除了105条标语无法移动采取就地保护以外,揭取下来的234条标语,全部集中在红军标语博物馆内永久保存。2011年6月,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开馆,红军标语终于有了一个永久的“家”。
同这些红军标语打了几十年交道,每一条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周新桃都如数家珍。“使命感来源于何处?或许就来自于标语背后一个个撼动人灵魂的故事吧。”周新桃说。
据周新桃讲述,红军撤走后,炎陵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用石灰或泥巴把标语暂时掩盖起来的“土”办法保护红军标语。在人称“小九寨”的策源乡梨树洲村,当年为了保护红军标语,全村的百姓都成了烈士。
“每条红军标语保留下来,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党、对人民军队质朴而真挚的情感。”周新桃说,正是由于老百姓对红军标语的爱护,炎陵县才能保留下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达339条(组)。
据记者了解,自担任红军标语博物馆馆长后,周新桃带领一支清一色女性组成的“红色娘子军”讲解员队伍,为发挥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和传承红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新桃告诉记者,看到广大参观者走进展馆,聆听讲解员对100余条红军标语的介绍,以及参与学唱革命歌谣、听讲红军故事、观看专题视频、学写标语等互动活动,真切体验红军战斗的艰辛、红军精神的伟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都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品)
如今,红军标语博物馆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科大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馆至今,该馆吸引了300余万人次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
“看着这些斑驳的红军标语,仿佛穿越历史渠道,看到了先辈们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的战斗场景。”“沧桑不改红色印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参观者纷纷在留言簿上留下这样的感言。
由于在传承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上成绩突出,周新桃获得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说:“人总要有精神、有信仰。红军标语是不可复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手里就要好好传承。”
(北京汽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国富向周新桃授牌)
从一条条红军标语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和红军的初心,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周新桃说:“我和北汽人一样,我们身上都肩负‘红色’的使命。”在这份使命的召唤下:对历史的传承,滋养了她,也激励了她;对事业的坚守,历练了她,也锻造了她;对信仰的忠诚,丰富了她,也成就了她。根植在她灵魂深处的红色精神和北京汽车的品牌精神高度契合。这就是周新桃成为北京汽车“品牌种子”的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