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2023-07-1836981浏览
近日,蔚来汽车掌门人李斌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直接炮轰美国政府,没有为中国电动车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提供平等的市场机会。尤其令他不解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访华能够受到礼遇,为何中国公司向美国消费者出售高科技汽车会遇到障碍?
想开拓美国市场的不仅仅是蔚来
李斌对于特斯拉的羡慕是有依据的:
一方面,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不久前出访中国所受到的礼遇,可能是包括蔚来在内的中国车企掌门人所无法享受到的。这倒不仅仅是因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每年有大量的整车出口海外市场,在为中国赚取可观的 外汇的同时,对于拉动整个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产业链以及解决就业和GDP方面都起倒不小的作用;同时在当下的中美关系下,鼓励更多美资企业来中国投资,也有助于稳固中美关系。
另外一方面,特斯拉如今不仅在中国和蔚来竞争,同时也在欧洲市场和蔚来正面交锋。而包括蔚来在内的中国车企,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汽车市场上却无能为力。
参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在美国本土,无论是通用的奥特能还是福特的MustangMach-E,抑或是还没有找到电动车钥匙的丰田本田,都不是蔚来的对手,难以对蔚来构成正面的挑战。所以蔚来之外,包括吉利、比亚迪、埃安这些国内其他车企,之前也多有过出口美国以及直接在美国设厂的打算。
欧美国家恐加大对中国电动车的限制
在中美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美国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的限制恐怕是全方位的。
在整车出口方面,美国不仅有对国内车企比较高的整车进口关税以外,同时《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不仅限制了在中国生产的整车,同时也限制了在美国生产的带有中国制造零部件获得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可能性。不久前特斯拉切换了宁德时代电池,大概率也是出于《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要求。
而除了整车和电池这样的零部件外,有传言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扩大对中国AI芯片的限制。虽然这个潜在的禁令引发了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的反弹。但是如果美国政客下定决心要来打压中国经济,那按照目前的局面我们短期内很难制造高通8155/8295以及英伟达Orin这类制程的芯片。彼时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将完全丧失竞争力。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相比于美国对中国的限制,目前的欧洲对于中国是比较开放的。但这也导致了大量中国品牌电动车出口欧洲。但随着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包括StellantisCEO唐唯实在内的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要求对中国出口欧洲电动车发起反倾销调查。而一旦欧盟果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发起反倾销制裁,那蔚来之前花费大量资源和精力所开拓和布局的欧洲市场,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和考验。
如果美国放松限制,蔚来销量真的能快速提升吗?
不过我们想说,对于蔚来来说,出口美国真的可以帮助蔚来扭转目前不利局面吗?答案可能没有李斌想得那么乐观。在欧洲市场上,蔚来相比于一众传统车企来说,产品力上同样有不小的优势,但是在欧洲市场上,却并没有展现出对于市场的统治力。在欧洲主要国家销售的电动车车型中,除了特斯拉ModelY遥遥领先之外,那些在蔚来看来产品力并不如自己的欧洲老牌车企的电动车依然是欧洲消费者的最爱。
蔚来想要在欧洲当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声誉,赢得更多欧洲当地消费者的信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与此同时,蔚来无论是在欧洲复制国内的客户运维以及在欧洲当地布局换电站,这中间所需要的投资以及花费的时间,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换句话说,即便是美国没有对蔚来的限制,蔚来想要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也绝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蔚来还不如花费更多的心思,做好中国和欧洲市场。如果可以的话,和中国经贸联系更加紧密的东盟市场以及蔚来最新引入的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的中东市场,可能更加值得蔚来来开拓。与其抱怨美国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封锁,蔚来其实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进军海外的思路需要调整
自美国特朗普时代开始,全球化进程出现严重倒退。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大主要经济体都在鼓励制造业回流本国,而包括印度、越南等经济体在中美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也正在吸纳一部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企业,大力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中国企业希望凭借在国内比较低廉的制造业成本以及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来向海外市场维持较高的出口增速的难度正在越来越大。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海外建设工厂,在本地进行生产将会变成打破贸易壁垒的最好方法。之前上汽就对外官宣其正在考虑在欧洲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工厂,而这也是欧洲在成为上汽首个20万辆级的市场之后,上汽的必然之举。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凭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通过全球布局成长为一家跨国车企公司是必然之举。在欧美对中国车企已经露出或将来必然打压的情况下,还不如尽早进行全球布局。
此外,宁德时代的这种通过专利授权方法来绕开贸易壁垒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去年,为了避开高额的关税并绕开在美国当地设厂的限制,同时能够在《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下依然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宁德时代和福特发起设立了电池公司。在这家公司中,宁德时代向输出相关知识产权,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而整个公司由福特汽车100%控股。目前来看,虽然在美国依然还有一些关于这家公司的杂音,但是在福特的强力支持下,这家由宁德时代专利授权的电池工厂大概率可以为福特供货,同时确保福特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电动车补贴。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之前网络上就有传闻,吉利入股雷诺韩国工厂,并向这个工厂导入CMA架构和混动技术,除了帮助雷诺进一步稳定在韩国市场表现之外,就有传言雷诺可能借助于韩美之间的自贸协定,通过雷诺韩国工厂向美国出口相关技术。此外,由吉利主导奔驰和吉利合资的smart日前在国内注册的股东也发生了变更。虽然实际控制人依然还是吉利和奔驰50:50,但在前台的已经换成了两家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通过这样的股东变更,smart从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变成了注册在新加坡的纯外资公司。我们也很难不把smart的此举与吉利未来对smart全球化更大布局的考量。
短期来看,美国不会对中国敞开大门,尤其是对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全面开放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车企想要进军美国,肯定还是需要想其他方法,曲线进军美国。不过说到底,未来美国会否对中国车企打开大门,说到底还是要看中美双方之间的博弈,看谁手上的筹码更多。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相信,更强的竞争力从来不是保护得到的。如果美国政府限制中国电动车进军美国市场,可能最终导致美系车企最终丧失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有整车企业,也有高性价比的产业链。